发布时间:2022-11-18 阅读量:476
前言
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工业机器人机遇何在?
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标志其新能源汽车规模正式突破300万大关。除此之外,比亚迪更是成为了首个突破万亿市值的中国车企。
比亚迪在锂电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支撑。在比亚迪的供应商名单里,多家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位列其中,如瑞松科技、巨一科技、利元亨等。
那么比亚迪疯狂扩产,对于工业机器人究竟有何影响?下面小编将于大家深入探讨。
首先,从比亚迪本身来看,比亚迪一直是靠人力起家。人力生产线,奠定了比亚迪的早期成功,员工数量庞大是比亚迪留给外界最直接的印象,在比亚迪工厂里,一条汽车生产线长达600米,技术人工上百人。
再说今年年中,在别的互联网公司大头忙着裁员时,比亚迪今年扩招1.5万应届生,清北人才总数超20年总和,被媒体称为今年秋招市场最大“赢家”。
比亚迪对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他们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能够发展的红红火火,更多是得益于工厂内部的人才规划。比亚迪重视行业尖端人才,部门每个高端技术岗位,比亚迪都要储备三五个高端人才,防止出现技术缺口,保证产线稳定发展。
然而就在在比亚迪发展正猛的时候,最近却突然传出消息,比亚迪要引入9000台机器人打造智能工厂,比亚迪这次举动,意欲何在?
其实很简单,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用人还是机器,企业的主要目的还是盈利。
首先,节省人力成本。人力成本的上涨无疑是推动各行业机器换人的重要因素,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能够将越来越高昂的人工成本节省下来。机器人可以实现24小时操作,只需要一人看管或者一人同时看管两台甚至是更多的机器,另外,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工厂,也能节省场地。
其次,产品精度有保证。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的扩大,市面上对产品的精度要求原来越高,机器人能够实现人工无法做到的更精细更灵活的操作,并且保证质量。
在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呈现的画面中,机器人在各个工艺生产线上灵活进行工作,可谓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后,安全性高。传统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尽管有很多的规章制度,但是员工在执行的过程中总是不会彻底贯彻执行下去,采用工业机器人进行生产,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工人工作的安全性,不会出现由于工作上的疏忽或者疲劳而产生的安全事故。在重复性很高的工业生产车间,人类员工很容易出现生理上的疲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用工业机器人则可以确保人员安全。
另外,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看,汽车制造业一直是工业机器人最主要的应用市场,也是最早应用自动化和部署机器人的行业。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汽车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汽车制造以及零部件生产正在加速机器代人趋势,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新能源汽车包括自动驾驶因核心部件创新、新材料应用、软硬件系统更高级等的行业变革,都需要在汽车制造端持续迭代智能制造工艺新标准,要求企业在灵敏度、精细度、灵活性、柔性化等各功能表现上均实现新挑战,工业机器人可以很好地实现。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就开始持续上涨。2021年同比增速达165.1%,2022年延续高增速,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0%,达456.7万辆,全年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继续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复苏,将直接带动上游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同时也对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创新和功能延伸提出了新要求。
相对于其他工业制造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高度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要求非常高。有别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制造要求机器人在协作区域内与人、产线直接进行近距离交互及协作。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向来被视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也被大幅带动,产量增速飞快。
2022年1月到9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193.7GWh,同比增长110.5%。而在机器换人的大背景下,国内主流电池企业也纷纷提升产线自动化程度,在物料搬运、焊接、装配、检测等环节开始大量运用工业机器人。
通过将机器人技术与动力电池生产技术相结合,可大幅度提高动力电池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带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
而目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主要还是以发那科、ABB、库卡为代表的老牌机器人公司为主。就像之前提到的,未来中国工业机器人还需要在核心技术上更加努力,加快机器人共性技术研究、前沿技术储备,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机器人高端化、智能化水平。
综合来看,新能源市场对机器人企业而言是一场万亿市值的盛宴,那么如何成为这万亿市场的一员,将是目前乃至未来国内机器人企业持续关注的发力点。